中国火箭军的东风系列导弹,一直是西方军事专家关注的焦点。近年,美国智库(CSIS)发布报告称,中国拥有约2600枚导弹,但随即又补充了一句:“其实不用那么多,80枚就够让对手吃不消了。”
中国的东风导弹系列涵盖近程、中程、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,以及高超音速导弹,构成了完整的打击体系。其中:
东风-15/16/17:射程500-1500公里,主要用于第一岛链内的精确打击,比如美军在冲绳、关岛的基地。
东风-21D/26:反舰弹道导弹,号称“航母杀手”,射程覆盖第二岛链,能威胁美军航母战斗群。
东风-41:洲际导弹,射程1.4万公里,可携带多弹头,是美国本土最忌惮的战略武器之一。
这些导弹的精度和突防能力极强,尤其是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,凭借“钱学森弹道”让现有反导系统难以拦截。美国海军研究所(USNI)曾模拟,如果中国在台海冲突中集中使用东风导弹,美军在亚太的基地和舰队将遭受毁灭性打击。
乍一看,2600枚导弹数量庞大,但现代战争消耗极快。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例,美军在42天内发射了288枚“战斧”巡航导弹,而中国若面对高强度冲突,导弹消耗速度只会更快。例如:
打击敌方机场、港口、指挥中心等固定目标,可能需要数百枚导弹饱和攻击以确保摧毁。
因此,2600枚导弹看似很多,但在大规模战争中可能只够支撑几周的战役级打击。
那为何美智库说“80枚就够受了呢?”CSIS的报告指出,中国不需要动用全部导弹储备,只需精准打击关键节点,就能瘫痪对手作战体系。例如:
这种“点穴战”思路,正是中国“区域拒止/反介入”(A2/AD)战略的核心——不追求全面摧毁,而是让对手承受不起介入的代价。
2600枚东风导弹是中国国防的重要支柱,但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纯拼数量的时代。精准打击、体系破击、心理威慑才是关键。正如美军“分布式作战”概念所强调的,未来战场更依赖灵活战术,而非单纯的火力堆砌。
对中国而言,导弹储备既要保证足够威慑,也要确保在实战中高效运用。而美国智库的“80枚就够”说法,恰恰说明了一点——真正让对手害怕的,不是导弹的数量,而是使用它们的决心和能力。